「深度」欠薪在我们足坛成为常事 他们成了讨薪的“有钱人”

针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人社部曾在2017年印发《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对拖延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会有一系列的处理和处罚。然而足球领域的投资者来了一波又一波,拖欠工资的后果和影响似乎并不严重,解决不了最终选择解散破产一走了之,留给中国足球一地鸡毛。

如果被欠薪,就拖欠工资的劳动争议可以走劳动争议仲裁,但摆在中国职业球员们面前的事实是:仲裁成功也不一定拿得到钱。球员们甚至有后顾之忧:“我仲裁了,赢了,但俱乐部不执行啊,谁来保护我们呢?”

更别提由于辽足已经解散而讨薪无门的球员们,他们四处上诉申请仲裁却无人能够解决,早已经陷入了死循环。曾有记者透露,一位辽足预备队的球员一直没有拿到工资,为了维持生计只能去蛋糕店去打工,但每月的薪水仅有2000元,有时候甚至不得不以一些“不得已而为之”的方式来讨薪。

刷屏曝光拉横幅

至今部分辽足球员还在为讨回自己的薪水而想办法。2020年末,他们的诉讼请求被法院驳回请求,足协也已经不受理已解散球队的仲裁请求。当这种曾经意气风发的老牌俱乐部再出现在新闻中,其中的配图总是球员们失意的站在体育局,又或是拿着“还我血汗钱”的字条和横幅。而每一篇“球队欠薪”新闻都伴随着这样的照片。

10年前还有媒体把这种讨薪行为写作“极端方式”,但如今这样的讨薪在中国足坛应该已是见怪不怪了。

除了拉横幅,球员们就只能用自己的微博发声,希望用不断的刷屏来换取社会的关注。然而在如今这个阶段,尤其是疫情当下,甚至连中超球队都无法避免欠薪,讨薪者的文字也只能激起涟漪,而掀不起波浪。

回数这些年有关讨薪有枚不胜数的例子。有吕征炮轰北体大持续讨薪的轰动,有保定容大欠薪还要球员感谢的荒唐,有的球员拉横幅微博自曝的无奈,有2020年初退出十余家职业俱乐部的震惊……

在外界看来,职业球员是拿着高额薪水的有钱人,但可能就连他们自己也没想到要走上讨薪的道路,更没可能想到要到这样的地步。

挣扎的球员和摇摆的投资商

其实就足协而言,他们也不希望看到俱乐部频繁的发生欠薪,毕竟这对于中国足球的发展也是不利的。但强制性要求的工资奖金确认表有时却也成为了部分俱乐部可钻的空子。

其实综合往年的欠薪新闻来看,俱乐部会尝试让球员配合他们签字(辽足就曾被证实签字造假),但对于球员而言,他们的内心是挣扎的。一方面,球队拖欠工资确实不想签署,另一方面,球员也怕俱乐部因此解散,不仅要不回薪水还会面临失业。

今年年初,重庆当代、天津津门虎这样的中超俱乐部也被曝欠薪,两支球队最终未能及时上交工资奖金确认表而申请延期。

疫情之下企业遭遇或多或少的经营困难不是秘密,然而企业经营的阴晴圆缺不仅是当下经济形势的体现,也会直接映射到俱乐部身上,部分投资商也在这样的情况下萌生退意。

一边是天价年薪,一边是讨不回的薪水。这样的问题早就该解决了,俱乐部和联赛的自我造血能力早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然而在行进的过程中一切并非那么迅速和顺利。

2021赛季开始前,中国足协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再度限薪,有人说这让中国足球失去了生命力和吸引力,然而讨薪大戏一年一年仍在不断上演,摆在面前的现实是活下去,否则就只怕崩坏会比想象中来得更快。

PP体育记者郭欢报道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025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航天、自由飞项目)锦标赛启幕
羽毛球世锦赛:陈雨菲不敌山口茜 获女单亚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