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足协公布了最新一期国足27人集训名单,其中成都蓉城有五名球员入选,分别是韦世豪、杨明洋、胡荷韬、韩鹏飞和刘殿座。这一数字刷新了四川足球“单次输送国脚最多”的纪录,仅次于北京国安的七人。对于四川足球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时刻,也是多年沉寂后的一次爆发。
四川足球的历史充满起伏。上世纪90年代,甲A联赛的“成都保卫战”和四川全兴的“黄色狂飙”曾让这里成为中国足球的西部重镇。然而,2002年川足解散后,四川足球陷入长达二十年的低谷。直到2021年成都蓉城冲超成功,这片土地才重新燃起足球的希望。
成都蓉城的崛起并非偶然。俱乐部从2018年成立之初就制定了清晰的战略:职业化、市场化和本土化。他们投入超过10亿元打造了凤凰山专业足球场,聘请韩国名帅徐正源执教,并构建了“本土青训+国际视野”的人才体系。2023赛季,凤凰山球场的场均上座率达到4.2万人,冠绝中超。火爆的球市背后,是俱乐部对球迷文化的精心培育——赛后的万人合唱、地铁专列接送、球迷荣誉墙等举措,让足球真正融入了城市的生活。
此次入选国足的五名球员中,既有像韦世豪这样辗转多队的“浪子”,也有胡荷韬这样从校园足球走出的新星。21岁的胡荷韬尤其引人注目,他曾是重庆育才中学的足球特长生,通过蓉城与教育局合作的“足球菁英计划”进入职业梯队,短短两年内完成了从校园到国字号的三级跳。这种“体教融合”的模式,正在为中国足球青训打开新的可能性。
在青训方面,成都蓉城也走在了前列。他们的青训基地为每位梯队球员建立了“成长档案”,记录体能数据、技术特点、心理评估甚至家庭支持系统。俱乐部引进了德国Footbonaut智能训练系统,一小时内可以完成200次不同角度的传接球训练,效率是传统模式的五倍。科技赋能的效果显而易见:韩鹏飞的拦截成功率从68%提升到82%,杨明洋的留洋经验被转化为青训的“情景决策训练模块”。此外,俱乐部还与电子科大合作成立了“足球脑科学实验室”,通过脑电波监测技术研究球员在高压比赛中的决策能力。
然而,狂欢之下仍需冷静思考。五名国脚中,只有胡荷韬是纯本土青训产品,其他球员大多是从外地引进的。这反映出蓉城乃至中国足球青训的深层问题:短期成绩压力与长期人才培养如何平衡?当凤凰山球场的灯光照亮夜空时,更多中小俱乐部仍在为生存挣扎。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某个“蓉城奇迹”,而是一套可复制的可持续发展体系,让每个地区的足球基因都能找到生长的土壤。
四川全兴在顶级联赛的最好成绩是季军,成都蓉城上赛季已经追平了这一成绩,本赛季甚至有夺冠的可能。甲A时代的四川全兴拥有魏群、姚夏、马明宇、黎兵、邹侑根等国脚,虽然单次入选人数可能不及现在,但多数是本土青训出品,且在国家队担任主力。如今的成都蓉城,国脚多为引进球员,能否在国家队打上首发仍是未知数。
无论如何,成都蓉城的崛起为四川足球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你对成都蓉城的未来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也别忘了关注我的专栏,获取更多中超深度分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