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后,西班牙的多家媒体都报道了视频助理裁判的这一做法,其中《马卡报》的标题《最独特的VAR在中国:一张白纸决定比赛形势》,《阿斯报》则在其官网视频栏目中评论此事为“VAR在中国难以解释的运用:用一张白纸决定是否越位”。
究其原因,是因为中超引进的VAR系统里面并不包括越位自动画线这个项目。中超转播中,呈现给球迷的画线部分,是转播机构的数据供应商手动添加的,然后出现在转播镜头中,难免会出现争议判罚。而到了次级别的中甲联赛,即使是裁判也有可能享受不到电子技术划线的便利,只能依靠手头上仅有的“工具”来判定是否越位。
另外,俄罗斯世界杯裁判和VAR裁判组能看到的视角是由37个机位所拍摄,其中包括了两个专门用来拍摄越位的机位,且越位机位是可以移动的。而在中国即便是中超焦点大战,也仅有19个机位,无法完全覆盖全部死角,这也导致部分区域的犯规无法通过VAR判定。
状况频频,有待改进
2018赛季中超第14轮,上海绿地申花主场迎战北京中赫国安。比赛第57分钟,北京国安球员巴坎布在禁区内被申花后卫栗鹏撞倒,主裁判郭宝龙给了国安队点球。不过随后视频助理裁判VAR介入,最终郭宝龙改判为巴坎布越位。巴坎布越位的判罚本没什么问题,但当时主裁判郭宝龙准备跑到场边去看VAR的回放时,VAR却“露了脸”。郭宝龙跑到场地中央的视频屏幕前,却发现回放视频的显示器故障。尽管工作人员临时进行了紧急调试,这块显示器仍然处于黑屏状态。最终主裁判郭宝龙信任了视频助理裁判的意见,在没有看到回放的情况下,对点球进行了改判。
本赛季中甲联赛第20轮,在陕西长安竞技对阵呼和浩特的比赛中,最后阶段出现呼和浩特禁区内手球嫌疑。主裁判在与视频助理裁判多次沟通后,仍在场边观看VAR回放长达4分钟,才做出了最终的判罚。最终,本场比赛进行了近107分钟。
任重道远,期待更好
从上面的几个例子可以看出,VAR在中国的应用任重道远,要做的还有很多。无论是技术、设备还是人员,VAR技术在中国的应用还显得不是那么成熟,有待改进。但VAR无疑给中国联赛带来了一股新风,判罚的准确性明显提高。
未来,如何在保证判罚准确性的前提下,提高比赛的观赏性、连续性,也是目前世界主流联赛的共同课题。
文字:噗
图片:网络
编辑:cap返回搜狐,查看更多